以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、以及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”项目为切入点,依托基础医学院和药学院的研究平台。我校雷莉、张春林、汤磊作为导师,指导临床药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杨青青完成“基于肽自组装纳米管构建荧光探针用于Aβ的检测与聚集监控”大创项目(202310660039)。该项目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(2024)、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(创新创业类)中获国家级一等奖(2025)等国家级竞赛佳绩。近期,该研究成果以杨青青同学作为第一作者,雷莉副教授、张春林教授、汤磊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,在化学工程领域顶级期刊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》(中科院一区TOP期刊,影响因子13.2)上发表研究论文《Dual-function fluorescent nanoplatform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and inhibition of amyloid-β aggregation in Alzheimer's disease》。

图示:肽自组装荧光纳米平台用于检测和抑制础β聚集的示意图及获奖证书。
项目介绍:阿尔茨海默病(Alzheimer's disease,AD)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,全球患者数量持续增长,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。Aβ蛋白的异常聚集是其主要病理特征之一,目前临床尚缺乏能够同时实现Aβ早期检测与聚集抑制的有效手段。该研究通过多肽自组装技术构建了基于肽纳米管的荧光纳米平台(FAM/heme-KD@KPNT)。该纳米平台利用竞争性吸附机制,在Aβ存在时触发荧光恢复,实现对Aβ单体的高灵敏度、高选择性检测;同时,还可有效抑制Aβ纤维化进程,降低Aβ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与神经毒性;并在细胞与动物模型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治疗潜力。该研究首次将Aβ检测与抑制功能集成于单一纳米平台,突破了传统诊断与治疗分离的局限,实现了“诊断-治疗一体化”的创新设计。该平台不仅可用于实时监测Aβ聚集过程、筛选抑制剂,还在AD模型小鼠及临床患者血浆样本中表现出优异的Aβ识别能力,具备对早期AD筛查与干预的转化应用潜力,也为A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策略。